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
一、工程概况
浑源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主要包括县城集中供水区、南西驼集中供水区、东裴西集中供水区、蔡下南集中供水区四个集中供水片区,以及一个分散供水片区,共计涉及土地面积 1968km2,6个镇 10个乡,83个村庄、213个村(居)委会、32837户8.21 万人口。其中,6镇为永安镇、西坊城镇、蔡村镇、青磁窑镇、沙圪坨镇、王庄堡镇,10 乡为东坊城乡、裴村乡、驼峰乡、西留村乡、下韩村乡、南榆林乡、吴城乡、大仁庄乡、千佛岭乡、官儿乡。
浑源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建设是基于浑源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内容,从感知设备、通讯组网、业务支撑、业务应用、安全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智慧水务建设,建设内容涉及各类水质、流量、压力监测站点等前端感知体系、通讯网络体系、调度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及安全保障等内容。
二、工程现状
(1)管理现状
浑源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建成后,按照“同质、同服务”的目标,由管理单位负责水厂及输(配)水管网等配套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行业监管,设立维修养护经费。实行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和市场化运作。对乡镇以下小型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分5个片区设立 11 个管理站,负责片区供水的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其人、财、物纳入县级供水企业统一管理。
(2)信息化现状
浑源县城乡供水工程目前暂无信息化建设。
三、建设目标
依托现代化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应用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立体感知体系、智能应用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实现管网监测管理、供用水管理、工程运行管理、水量计量与水费计收管理的智能化处理和人工辅助决策,加强不同来源的信息的互联、互动和挖掘分析,建设浑源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实现“管双监测自动化、管控一体化、量水智能化、收费合理化、决策智能化、考评规范化”。满足城乡供水现代化改造建设的要求。
通过建设全面的管网监控体系,在重要节点设置流量监测、压力监测、水质监测等设备,提升浑源县供水管网监管水平,使供水过程中的管网漏失得到有效控制、提效漏损管理,使用水水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实时掌握全县供水业务相关运行指标,提高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平台业务系统软件,为浑源县城乡供水主管部门提供信息化支撑,便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项目的建设及运营进行常态化监管,开展农村供水水费收缴工作监督检查,促进节约用水和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
四、建设内容
结合浑源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现状及急切的业务需求情况,信息化建设内容如下:
(1)物联感知体系建设
在重要节点设置流量监测、压力监测、水质监测等设备,实现管网的统一监管。实现水厂、泵站的内部监控;取水口监测等。
物联感知体系建设详见主体工程建设。
五、基础设施建设
(1)通信网络
建设连接监测站点、管理中心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流量、压力、水质、工程运行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传输。建设管理中心局域网络系统。通过制定网络安全策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2)实体运行环境建设
在管理中心新建机房1处、调度监控室1处,保障辅助设施布设环境条件,满足系统管理运行需求。
(3)数据中心建设
以数据存储与计算、资源察合、信息共享为目标,建设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管网监测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存储管理。建设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
(4)应用支撑
配置支撑系统运行所需的商用支撑软件、开发类支撑软件和硬件支撑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等。
(5)建设智能应用体系
根据城乡供水管理的业务需要,建设管网 GIS 管理系统、可视化监管系统、水务数据监管系统、水务运营管理系统、工程运维管理系统、移动应用和一体化门户等。形成相对完整的管网管理智能应用体系。
(6)系统安全体系
建设完善的系统安全体系,为系统的数据及网络安全、操作行为进行全方位防护,全面提高信息安全的管理水平,保障信息化平台的顺利建设与安全运行,网络安全体系按照等保“2.0”二级标准建设。
(7)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
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整体分析,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环境集成、界面集成、数据集成、业务应用集成。并按照不同对象,分别进行系统维护。